前阵子刷朋友圈,看见老周发了张哭笑不得的照片:他那辆开了五年的途观L,副驾脚垫能养鱼,车顶棚往下滴水,活像个移动淋浴间。打电话过去才知道,这哥们雨天停在楼下一天,回来就发现副驾能“洗脚”了,最后花了两千多块修,还得把座椅和地毯全拆了晒,前后折腾了小半个月。
挂了电话我心里一激灵——我这车也是途观L,比他晚买一年,说不定哪天就步他后尘。上网一搜才发现,这车型的天窗漏水简直是通病,根源就在那几根塑料天窗水管上。既然知道了症结,与其等漏了再修,不如自己动手换了,省得将来后悔莫及。
朋友的血泪教训:漏水不止是湿了块脚垫那么简单
跟老周约了顿酒,专门让他给我复盘漏水现场。这哥们喝着啤酒拍大腿:“刚开始就发现副驾脚垫有点潮,以为是下雨天开车带进来的水,没当回事。后来有次下暴雨,我停在楼下,第二天开车门听见‘哗啦’一声,低头一看,脚垫底下的海绵吸饱了水,一踩直冒泡!”
他掀开手机里的维修单给我看:天窗水管接头老化开裂,雨水顺着A柱流进驾驶舱,不光泡坏了脚垫,连座椅底下的线束都受潮了,4S店光拆内饰就收了八百,换管子花了三百,还得做防霉处理,零零总总加起来两千三。最坑的是,因为是人为使用不当(他们说没及时清理排水管),保险还不给报。
“你是没见那场面,”老周夹了口菜,“修车师傅把顶棚扒下来,里面的隔音棉能拧出水,副驾底下的电脑模块都潮乎乎的,要是再晚点发现,搞不好电路烧了,那损失就不是几千块的事了。”这话彻底给我敲了警钟。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自己的车:天窗打开,往排水口倒了瓶矿泉水,果然看见副驾那边的排水速度慢悠悠的,水流细得像面条,跟老周说的“排水不畅”症状对上了。得,这水管是非换不可了。
做足功课:原来原厂水管是“豆腐渣工程”
决定自己动手后,我花了两天时间在车友群和论坛潜水,总算把途观L天窗水管的猫腻摸透了。这车的天窗排水系统有四根管子,分别在天窗的四个角,前端左右各一根通到前轮叶子板,后端两根通到后轮附近,原厂用的是那种环保材质塑料管,管子容易老化缩短,接头还是胶粘式的,时间长了暴晒加震动,很容易老化开裂或者脱落。
有个车友在群里发了他拆下来的原厂水管照片,管壁上全是细小的裂纹,接头处已经被水泡得发胀,用手一捏就变形。更坑的是,管子末端设计得特别短,还没伸进叶子板的排水孔就断了,难怪容易漏水。
这种改进型的水管,一体化耐用硅胶设计,能够-40——60度的环境中正常使用,比原车那种材质的好多了。
对比了好几家店,发现有专门做改进型水管的,用的是加粗的硅胶管,管壁比原厂厚三倍,接头处还加了螺旋纹,能跟原车接口拧在一起,比原厂的直插式结实多了。末端还加长了十厘米,附带一个金属卡箍,能牢牢固定在叶子板上,据说能用十年不老化。果断下单,连运费花了一百二,比4S店原厂管子要良心多了。
工具准备:别迷信专业设备,家用工具足够用
看教程的时候,发现修车师傅用的工具花里胡哨,其实仔细一看,大部分家里都有。我列了个清单,在车库翻出一堆老伙计:十字螺丝刀是必须的,得准备两把,一把长柄的拆车顶内饰板,一把短柄的拧天窗附近的小螺丝,我用的是十年前装修房子剩下的那套,虽然有点锈,但齿口还很清晰。
塑料撬棒是关键,这东西软硬度刚好,不会刮花内饰。
钳子得备两把,一把尖嘴钳用来拔水管接头,一把普通老虎钳拧卡箍。记得把钳子嘴用胶布缠上,免得划伤塑料件,这是车友群里老司机教的招,亲测实用。
还得准备点酒精棉片,拆下来的接口处全是灰尘和老化的胶,擦干净才能保证新管子密封严实。
最后翻出一双劳保手套,不是为了好看,是因为拆内饰板的时候会摸到很多毛刺,上次帮朋友修自行车没戴手套,手心被划了好几个小口子。
动手实操:拆内饰板像拆盲盒,处处是惊喜(吓)
周末早上七点就爬起来,趁天气好开工。先把车停在凉快地方。
先拆前面的管子。主驾这边的A柱内饰板最不好拆,靠近车门的地方有个小盖板,用撬棒轻轻一挑就开,里面藏着两颗钢卡,拧下来之后,从下往上慢慢撬内饰板,听见“咔哒”一声,说明卡扣开了,千万别用蛮力,不然卡扣断了就得花钱买新的。
把内饰板往外拉一点,就能看见里面的水管,顺着管子往下摸,在叶子板附近有个接头,原厂的是直接插进去的,用尖嘴钳捏住接头轻轻一拔就下来了,拔的时候会有点水漏出来,提前在底下垫块抹布。
接着拆棚顶,需要拆下前排遮阳板和四个拉手,都是卡扣固定的,很好拆。注意带好手套,省的弄脏顶棚。
拆下来的原厂水管软塌塌的,用手一折就扁,管壁上沾着不少泥沙,难怪排水不畅。对比手里的改进型硅胶管,硬挺挺的,捏上去弹性十足,接头处的螺旋纹清晰可见,看着就靠谱。
装新管子的时候得有点耐心,先把硅胶管的一头抹了点肥皂水(起润滑作用),对准天窗排水口慢慢拧进去,大概拧进去两厘米,再用钳子把自带的卡箍收紧,感觉纹丝不动了才放心。另一头顺着A柱往下走,穿过叶子板上的小孔,比了比长度,剪去多余的部分,用卡箍固定在叶子板的金属架上,拽了拽,纹丝不动。
副驾那边的管子好拆多了,内饰板卡扣少,就是管子末端藏在防火墙附近,得趴在脚垫上伸手进去摸,胳膊肘蹭得全是灰,好不容易才摸到接头。拆的时候发现这根管子已经有点渗水了,接头处的塑料都发白了,心里庆幸还好动手早。
拆后备箱盖板,这里有几个m10的螺丝,准备好棘轮套筒扳手,轻松拆下。
拆掉D柱盖板,都是卡扣固定,胆大心细,大力出奇迹!
这场景,爱车人士估计血压飙升了吧,为了彻底杜绝隐患,值得!
前排已经换上了,一体水管,看着就踏实。
后边原车的左右水管颜色还不一样,不知道有什么深意,有知道的小伙伴,可以说下。
更换好改进型水管。
接头处特意用的金属卡箍,更牢固。再也不怕脱落了。
至此,四根管子全部完工,历时两个半小时,累的满头大汗,不过想到以后再也没有漏水隐患,那感觉真是太棒了!
测试环节:往天窗倒水时,比考试查分还紧张
换完管子不敢直接装内饰板,得先测试漏不漏水。我把矿泉水瓶剪的漏斗放在天窗排水口,慢慢往里倒水,眼睛盯着车底下——前面两根管子很快就从叶子板下方流出水来,水流又粗又急,比原来的细流痛快多了;后面的管子也从后轮附近排水,一滴都没往车里漏。这时候才敢把内饰板装回去,装的时候要注意卡扣对准位置,轻轻一拍就扣上了,比拆的时候省劲儿。
最后把螺丝拧好,盖板扣回原位,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动过手脚。
收拾工具的时候发现,拆下来的四根原厂水管里,有一根已经裂开了小口子,难怪车友群里那么多人中招。把这些“罪证”拍照发到群里,立马有好几个车友问我要水管链接,看来大家都被这漏水问题折腾怕了。
后记:花小钱办大事,踏实
换完水管到现在快俩月了,期间经历了三场大雨,每次雨后我都特意检查脚垫和顶棚,干得像刚晒过一样。上周洗车的时候,特意让师傅对着天窗冲了几分钟,完事儿打开车门一看,啥事儿没有,心里那叫一个踏实。
老周后来打电话问我情况,听我说花一百多块钱自己搞定了,在电话那头直拍大腿:“早知道这么简单,我当初就不花那两千多冤枉钱了!”我说你现在换也不晚,总比下次再泡水强。
其实这车就跟人一样,得平时多留意,小毛病及时处理,别等拖成大问题才着急。就像这天窗水管,看着不起眼,真漏起来能把你折腾得够呛。自己动手虽然累点,但既能省钱,又能摸清车子的脾气,何乐而不为?现在每次下雨天,我都特别安心,知道那四根加粗的硅胶管正在勤勤恳恳地排水,这种未雨绸缪的踏实感,比省下那两千块钱还让人舒服。